Questionnaire
自評量表

芮可企管以嚴謹的人格測驗與勝任力模型學術研究為基石,並運用在諮詢業界超過20年的經驗,透過大量的研究資料與數據,綜合大中華區標竿企業屬性、職務需求以及人員專長,選出16項與職場工作績效最相關的勝任力,完成職場16勝任力測驗,有效幫助您了解自身能力,找到未來工作方向,是個人探索能力的最佳利器。
芮可職場16勝任力,匹配4種不同工作類型,協助您有效辨識自己的勝任力潛能,找到未來的工作方向!
-
拓荒者Pioneer
領導能力、做出決策、成就導向、貫徹執行
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先驅者,在組織中能夠輕易地展現出領導能力,並且以身作則的帶領團隊達成目標。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可以冷靜地做出追求成就感的人。
-
外交官Diplomat
團隊協作、溝通表達、影響他人、制定計畫
是與生俱來的影響力使您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,不論是組織或團體都能扮演好協調者的角色,使團隊發揮最大成效。不只是能夠帶領團隊形成共識,更是一個善於溝通 與建立人際關係的人,能激勵大家按部就班的往目標邁進。
-
總教練Head Coach
問題分析與解決、目標管理、專案管理、應變能力
善於分析與思考,能夠掌握事情的因果關係與變化,面對問題總是能迎刃而解,是組織中的智多星角色。習慣將目標訂定可掌握的進度做管理,注重細節與流程,反應 快速,是一個問題解決者,總是能達成組織賦予的任務。
-
變革家Transformer
以客戶為中心、創造力、適應與實踐、以行動為導向
是一個勇於突破傳統與與創新的人,喜歡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,能帶給組織不同的思維,是典型的變革帶領者。在改變的同時也能聆聽客戶的需求,將顧客反應 靈活適應不同階段的需要,追求更好的成果。
-
人格與職業的研究
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 John Holland提出了職業興趣理論( Personality- job fit theory)業興趣與人格之間的高度關聯性,從此開啟了性格與工作相關測驗的大量研究,發展出各式職業適合性測驗且廣泛應用於企業界。
-
勝任力/職能的研究
197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vid McCelland發表了《測量才能而非智力的文章》,改變了一般人認為學術能力與知識技能決定了工作績效的觀念,研究中指出“才能”( competence) 才是影響工作績效的關鍵,這個研究也奠定了今天勝任力模型( competence Model) 的發展基礎。
而後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Lyle M. Spencer 發表了績效考核( competence at work) “才能”就是一項潛在個人特質,而這些特質與工作績效有高度的因果關係,這也是當前企業建構勝任力模型相當熟悉的勝任力冰山理論( Iceberg Theory)。
-
職場16勝任力測驗
REC&PCC累積了諮詢業界超過20年的經驗,透過大量的研究資料與數據,包含了工作分析、績效考核、評量中心以及勝任力模型等,發表了”芮可管理勝任力卡”,開創出科學化與客觀化的工具來協助企業建立勝任力模型。
本測驗是根據“芮可管理勝任力卡”之模型,以及上述人格測驗與勝任力的理論基礎上發展出來,跳脫了傳統人格測驗與工作績效間的關聯不足的侷限,改採以勝任力為能力指標的測驗編制形式,著重於與工作有關的行為描述,並從芮可管理勝任力卡中選出16項與職場工作績效最相關的,適合作為個人探索勝任力與企業檢視員工勝任力的用途。
-
信度
以Cronbach's α測量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.74~0.85,代表此測驗具備良好的信度。
-
效度
建構效度:各測驗題與其所屬之勝任力向度為顯著的相關,但與其他非其所屬之勝任力向度則相關未達顯著水準,且各勝任力指標的測驗結果支持理論模型的預測,即理論與結果可相互驗證,具建構效度。
各量表分數的內部相關為0.65-0.87。

從16項勝任力中選取目標職務應具備的能力,即可透過測驗更精準的篩選求職者喔!
Step 1:填寫測驗
HR事先將測驗資訊寄送給求職者
Step 2:面試前準備
面試官確認求職者測驗結果,是否符合職務需求
Step 3:進行面試
對應求職者的履歷內容與測驗結果,再搭配芮可職場16面試題庫,深入了解求職者能力
Step 4:找到人才
利用測驗,事半功倍找到適合人才

完成職場16勝任力測驗,了解個人優弱勢,針對弱項!
Step 1:填寫測驗
HR事先將測驗資訊寄送給受測者
Step 2:個人結果
獲取測驗結果,了解個人勝任力優劣勢
Step 3:自我提升
依據測驗結果,強化人才對自我能力的認知
Step 4:人才發展
了解人才優勢與短版,規劃個人發展計畫

藉由職場16勝任力測驗,快速盤點組織人才狀況!
Step 1:填寫測驗
HR事先將測驗資訊寄送給受測者
Step 2:人才盤點
獲取測驗結果,盤點單位內人才之勝任力優劣勢
Step 3;績效分析
區分一般人員與高績效人員,依據他們的測驗結果,分析勝任力與高績效之間的關聯性
Step 4:能力模型
根據分析結果,建構高績效勝任力模型

組織成員共同完成職場16勝任力測驗,了解團體優弱勢,完成更精準的訓練規劃!
Step 1:填寫測驗
HR事先將測驗資訊寄送給受測者
Step 2:團體結果
獲取測驗結果,了解團體勝任力優劣勢
Step 3:訓練規劃
找到團隊問題點,規劃訓練發展課程
Step 4:持續成長
精準勝任力發展需求

-
1
您曾經做過什麼事來達到客戶滿意的目標?請舉三個例子。
-
2
在一般情況下您需要多久時間來回覆客戶的需求,請您依照重要性舉例說明。
-
3
您的客戶對您的信任表現在哪些地方?您如何回饋這些信任。
-
4
您是否建立過任何有制度的方式來獲取客戶的回饋,並因此提高滿意度?若無,您的客戶滿意度如何。
-
5
您如何獲得客戶的需求資訊?這些資訊是否讓您做出不一樣的服務改善,請舉例說明。
發展指南提供多種行為建議以幫助您的勝任力,並依據程度給予不同的勝任力發展建議,您可依照這些建議於日常工作中執行,透過這些活動可以有效地提升該勝任力的運用與熟練度。
勝任力:以客戶為中心

-
1
在同仁會議上提出客戶的問題,並跟團隊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。
-
2
在業務規劃會之前,考慮您的組織能做些什麼,以確保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。
-
3
每兩個星期思考並回答這個問題:“今天我為客戶做了什麼更好的事情嗎?”。記錄您的答案。

-
4
在瞭解公司、外部大眾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看問題的不同角度,以此為基礎,討論如何才能進一步改善和外部公眾及利益相關者的關係。
接著請選擇其中一條,以進行改善。 -
5
列出您或您團隊最重要的顧客,同時寫下對每位顧客提供的服務,至少每季設立一次常規會議或其他聯繫方式,以瞭解他們對服務的滿意度,同時詢問詳細的例子,藉此瞭解您在哪些方面做得好、哪些方面需要改善,以及哪些方面已經不需要了。
14項職務類型的匹配指數
-
-
清楚了解自身能力最適合的職務類型
精準找到工作方向拓荒者 Pioneer
您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先驅者,在組織中能夠輕易地展現出領導能力,並且以身作則的帶領團隊達成目標。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可以冷靜地做出決策,有自己的想法,充滿行動力,是一個使命必達,享受追求成就感的人。
匹配指数:88
★★★★
適合職務:您適合擔任創業家、市場開發、部門營運、經營銷售、連鎖行業、行銷企劃、產品開發、產業分析...等具有挑戰與開拓的職務。
216項勝任力的分數、百分等級與程度
-
-
領導能力 Leadership
原始分數:5.0
百分等級:97
優 勢
動員、激勵和領導他人,建立每一個人對組織的向心力,凝聚共識,協助組織與個人發揮極大化。
-
做出決策 Decision Making
原始分數:4.0
百分等級:44
短 版
能制定出有效的行動方案,並做出各項人、事、物的安排,目標明確的解決問題。
-
成就導向 Achievement
原始分數:4.2
百分等級:42
短 版
開放思考,進而發展出新的概念與做法,願意接受與嘗試不同的事物,並以追求與眾不同為滿足。
-
貫徹執行 Execution
原始分數:4.3
百分等級:54
具 備
執行和實現由高層定下的目標,並表現出成效。
-
-
千份以上代表性樣本
深入了解自我勝任力程度
提升職場競爭力
芮可職場16勝任力測驗也有設置測謊機制在測驗中,但因為測驗屬於自陳式評量表,受評者有可能揣測測驗目的,而做出不符合自己真實情況的作答,因此可以從「作答時間」來判斷,若受測者的作答時間過長,則此份測驗結果的參考性不高。
另外,若受測者的測驗結果每項勝任力分數都高於平均值很多,而且完全沒有類型差異,以及勝任力之間也無差異時,那麼本次測驗的可靠性確實不值得參考了,因為任何人即使能力非常優秀還是有常態分佈的能力傾向,因此全部都高分對受評者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。
若四個類型分數都很低分,可能為以下情況的受測者:
1. 對自己不理解的社會新鮮人
2. 對自我能力探索不足的同仁
3. 對工作內容不熟悉的新任同仁
4. 自信心較薄弱的同仁
受測結果與工作經歷、性格養成有關,也建議與受評者做進一步的互動與溝通。

根據世界心理衛生聯盟(WFMH)調查指出,職場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有心理健康困擾。澳洲著名的心理機構Beyond Blue的一項研究調查也發現,一年中約有21%的員工因感受到壓力、焦慮、鬱悶等心理狀況而請假休息;但當員工認為自己所處的工作環境是對心理不健康的,則休假比率也倍增至46%。
世界知名顧問公司德勤(Deloitte)2020在後疫情時代的研究表明,員工心理健康問題的來源主要有工作壓力、人際關係、企業文化等因素。
而超過八成的職場人遇到過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侵擾,其中前三位的心理健康問題症狀為:煩躁、焦慮、抑鬱。
具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員工,容易產生消極怠工、職場人際關係惡化、行為異常等現象,產生以下不良結果:
1.企業效率下降
2.管理成本上升
3.品牌形象受損
因此若企業重視職場心理健康,可減少半數員工因心理健康而曠職,提高組織生產力與員工主管間的尊重關係。
了解情緒管理能力與壓力承受程度
情緒管理(Emotional Management)
自我控制與管理情緒的能力
個人是否易受外在環境或刺激的影響,造成自我情緒高度波動
個人對於衝動控制的能力與延宕滿足的調適
壓力承受Stress Tolerance)
面對困境與挑戰的態度與因應能力
個人面對打擊與挫折是否能夠正向因應
個人對於陌生情境與環境變化的調適與參與
了解憂鬱傾向與對現實的認知感
憂鬱傾向(Depressed Tendency)
憂鬱狀態與自我傷害意圖
個人心理狀態的憂鬱程度
個人偏差價值觀與暴力行為的傾向
現實定向(Reality Orientation)
對現實生活的認知混亂
個人對於所處環境的擔憂與身心狀態的不穩定
了解測驗的可靠度
說謊量尺(Ineffective Response)
不誠實作答或意圖選擇有利位置
檢驗個人是否誠實作答與一致性

-
員工情緒量表
芮可企管多年來提供企業人才委外、人才招聘等服務,任用過上萬名員工,根據員工在工作上的適應與輔導實務經驗編,了解到員工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,並在長期的研究與分析中發現,有七大心理健康因素是職場中最容易出現的警訊,而這些因素不但會影響員工的心理健康,更是組織缺乏效能的隱性殺手,因此依據容格(Jung )人格理論對於個人人格發展乃隨生活環境與個人意志而改變,因此心理健康與否當從此二方面著手研究。本測驗參考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(Minnesota Multiphase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MMPI)與柯氏性格量表之內容,編製完成員工情緒量表。
-
信度
以Cronbach's α測量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.45~0.79,代表此測驗具備良好的信度。
-
效度
建構效度:各測驗題與其所屬之指標向度為顯著的相關,但與其他非其所屬之指標向度則相關未達顯著水準,且各指標的測驗結果支持理論模型的預測,即理論與結果可相互驗證,具建構效度。
各量表分數的內部相關為0.74-0.85。
在後疫情時代員工在職場上面臨著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,其來源主要有工作壓力、人際關係、企業文化等因素,而超過八成的職場人會受到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,因此當你發現組織情況,你可能需要盡快採取行動。

情緒波動大

容易緊張

失眠

焦慮

煩躁
在不同情境下使用,幫公司節省因員工心理健康問題所產生的處理成本。
-
1
面試前讓應徵者填答,了解其心理狀況,降低任用風險
-
2
疫情過後的員工心理健康關懷,協助員工調適心情
-
3
了解員工於工作中是否承受過度壓力,即早提供協助與諮詢

清楚呈現個人分數與母體標準的比較
直接點出指數程度,簡易判對結果為【正常、須注意、需關懷】


職業潛能探索
-Pathway To Future-
調查顯示:
有近60%的家長不瞭解自己孩子的職業夢想,不知如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職涯選擇。

適用對象
職業潛能探索兩人為一組,探索者為主要的職業潛能探索人,可為國小至大學的就學者;觀察者則是提供對探索者的觀察,協助探索者從另一面向瞭解自我,通常可為家長或是孰悉探索者的成年人。

職業潛能探索
每項發展類型下,各有4項與工作相關的核心潛能,可看到探索者與觀察者在各項指標的評分結果
探險家
領導力 決策力 驅動力 實踐力
勇於前進的探險家,喜歡挑戰,充滿理念,在同儕中自然就能散發出領導能力,凡事以身作則,能帶領團隊達成目標。遇到困難總是能沉著地做出決策,充滿行動力,追求使命必達的成就感,經常是團體的靈魂人物。
哲學家
分析力 堅持力 管理力 應變力
冷靜的哲學家,善於分析與思考,能夠掌握事情的因果關係與變化,注重細節與流程,善於達成團體的任務。喜歡掌握事情的進度,反應快速,頭腦冷靜,是一個問題解決者,在團體中總是大家最能依靠的人。
演說家
協作力 溝通力 影響力 計畫力
有影響力的演說家,很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,不論是大小事都能扮演好協調與溝通的角色,能營造團體氣氛,發揮團體效能。不但能夠讓人感受到你的友善,更能建立團隊的共識,人際關係是強項,也是團體的催化劑。
發明家
觀察力 創造力 適應力 行動力
有行動力的發明家,勇於突破傳統與創新,喜歡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,經常帶給團體不同的思維。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環境,靈活面對挑戰,有行動力,對事物的敏感度高,是團體中的智多星。
-
心理社會發展與職業的研究
調查顯示,有近60%的家長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職業夢想,不知如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職涯選擇。而12歲至20歲是大腦趨於成熟的重要階段之一,心理學家艾瑞克遜(Erikson, E.H.)的心理社會發展論(psychosocial stages)也強調青少年到青年期間是自我統合(identity)的發展關鍵,若在這年紀的孩子能夠早點認知自己的能力,融入工作的世界裡並了解職位和責任,開始思考職業生涯,提早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,就能比別人早一步取得先機。
-
潛能/職能的研究
美國哈佛大學麥克利蘭教授(David McCelland)認為勝任力是一項潛在的個人特質,這些特質與職場表現有高度的正相關,而施恩(E.H.Schein)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中認為人從出生至21歲,是正處於成長、幻想、探索階段,需要搜集職業信息進而為職業的選擇做好準備,因此職涯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掘自我潛能的過程。
-
職業潛能探索測驗
芮可精煉十幾年來協助上百家企業進行人才發展的實務經驗,從中彙整出企業優秀人才最需具備的16項核心潛能,發展出職業潛能探索測驗,同時並將這16項核心潛能依照特性的不同,區分為四大潛能發展類型,協助青少年及早發掘自己的潛能優勢,同時找到未來的職涯方向,提前為成功做好準備。

四大類型
- ✔對於四大類的理解與發展方向
- ✔探討親子間對於這四者的差異
- ✔孩子有比較喜歡哪一類型嗎?
- ✔發展方向中有哪個職業特別吸引你嗎?除了上述所列,還有額外想到別的職業嗎?
- ✔對於被圈選出的職業,父母可以解釋給孩子聽,或者鼓勵孩子上網查相關的資料
十六項職業潛能
- ✔孩子與父母分別選出最高分的三項
- ✔孩子與父母評分中差距最多的是什麼?
- ✔孩子與父母評分中差距最少的是什麼?
- ✔孩子想發展哪一些能力,他的優勢是什麼,父母可以怎麼幫助他
- ✔跟孩子聊聊他所嚮往的職業是長什麼樣子,孩子需要具備什麼能力

演說家核心潛能指標分數

協作力:善於合作,注重效率,有良好的團隊關係
溝通力:人際良好,表達流暢,運用技巧說服他人
影響力:注重思想,善於交流,對他人產生影響力
計劃力:善於計畫,評估影響,能找到最好的方法

潛能類型說明
有影響力的演說家,很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,不論是大小事都能扮演好協調與溝通的角色,能營造團體氣氛,發揮團體效能。不但能夠讓人感受到你的友善,更能建立團隊的共識,人際關係是強項,也是團體的催化劑。
發展方向
適合擔任企業人力資源、員工關係管理、教師、保健師、護理師、美容美髮師、造型設計師、品牌管理、活動策劃、演員、網紅、旅遊、餐飲、銷售等與人互動的職務。


